諾蘭《天能》哲學式的美學實在讓人震撼,但在重視結構的平衡與增強時間環繞敘述感的同時,也從2000年《記憶拼圖》或者《蝙蝠俠系列》中重視「動機」的核心問題,轉變為道德與人性面動能更加淡薄的電影。這是為什麼《天能》可以從漫威類的英雄電影或者007類型的動作片中脫穎而出,不是因為它「難懂」,是它創造了不一樣的電影思維和議題(不在「善vs惡」、「對vs錯」),它做到除了特效之外,立體影像可以達到的感官體驗。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影評人都說諾蘭解救了數位化後可以在家看首播的電影工業。
至於《天能》的哲學命題,在片中一開頭他就從主角與科學家的對話中破題了:在時間的循環之中,人的自由意志是相對不重要的,重點是感受與切身的體驗,以及德勒茲式強調人與環境動力的互相牽動。(主角問科學家:「what about free will?」)不過蠻弔詭的是,這一部那麼強調「feeling」or 「to feel」的電影中,人性的故事性是非常薄弱的,包含主角與Kat間的張力、Kat與老公Sator的愛恨、Kat與兒子的焦慮和愛,都幾乎牽強。(某部分也顯現了作為一個白男導演,諾蘭只能依靠著女性角色來拉出情感線的限制。)因此觀眾感受的情感動能多半來自於時間逆轉中與環境關係的變化:縮小的水灘、火焰結冰、逆勢的群車追逐。而結尾史詩般的戰爭場面,即使宏偉並且電影技術上驚人地強大,感受也不比最後一幕中主角與Neil的對話來得印象深刻。在form與content的取捨之間,諾蘭在這部片中明顯選擇了前者。
無論如何,《天能》真的是不令人失望的震撼作品,可能多看比說再多也是理解它更好的方式。